
一個社區該是什麼模樣?
在台北市的邊緣,萬華與中正交界的地帶,當年台北各地因街道拓寬、違建拆除而被迫遷移的居民被安置於此,危險與髒亂是這裡被誤解的印象,更成了曾被說「最好不要靠近」的那個社區。
如今低廉的租金吸納了許多努力生存的家庭,失業的單親父親、獨自撐家的母親、輟學的少年,或是身體退化的長者等,他們在密集的屋舍、擁擠的生活中努力撐下去,卻很少有人願意走進去看見他們。

我們不是替人選路,而是陪著人一起探探路,與社區的每個人踏實地一起走過,一起長出力量,一起願意幫助彼此,去迎接每一個快樂片刻與辛苦難關。


社區據點的空間大小不過 25 坪,卻乘載了每週近 20 位孩子放學後的陪伴。不同年紀、不同家庭的孩子們一起長大,一起想辦法學有興趣的事物、一起在生活的困難中談心抒發,不同階段會面對不同的困難,而生活裡的快樂與傷悲,我們都陪在彼此左右。

孩子的穩定,要從家長的穩定開始,但身在貧窮處境的家長們,更難以去面對照顧與工作的兩難。於是我們嘗試開發社區友善就業機會,讓因各種原因難以找到適合工作的家長們重新練習、適應職場,在社區裡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。在動盪的生活中,逐漸安穩。

我們陪伴的家庭,有許多獨自照顧孩子的媽媽們。有的人因長久的勞動造成了身體的傷,更有人因生活長期的困頓而有心理的傷,卻在匱乏中無法好好修復,沒有喘息的機會。我們從每個月定期的談心小聚、到自我照顧課程,一起彼此支持、從中修復身心。

有些事單靠自己的力量無法做到,那就找社區裡的其他夥伴一起。我們與萬華在地 NGO 攜手合作,為貧窮、為修法倡議;友善店家的老闆和在地年輕人們,用不同的方式支持著我們,擺放零錢箱、待用餐券、市集邀約、分享宣傳,每個人都是社區裡的超人。

我們在這裡的旅程有了第一個15年,當我們真正駐足於此,我們看見的不是危險、弱勢或貧困而已,而是困境中的韌性。
只要孩子跟社區還在這,我們希望也一起繼續在這,陪著人找到自己想走的方向。
十五週年的此刻,我們希望可以邀請你一起支持社區實踐協會,一起相信時間帶來的珍貴與美好,陪伴一整個社區走向不一樣的未來。

勸募字號:113年12月18日北市社團1133221450號函